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司法调研 > 法官论坛
河北区法院案例入选2023年度十大执行典型案例
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05 16:44:41 打印 字号: | |


近百名劳动者与天津某超市有限公司劳动仲裁裁决执行案




基本案情

今年以来,我市经营某外资超市品牌的某超市有限公司相继发出停业公告。其中,该超市公司河北店于2023年3月宣布停业后,与9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。经河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,该超市公司一次性支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。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以后,该超市公司未履行义务,99名劳动者陆续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金,申请执行标的共计386万余元。



执行情况

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经网络查询发现被执行人账户内无大额可执行银行存款,后经法院多方调查,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江苏某银行存在进账可能,随即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向南京某区人民法院发起异地委托,并同步联系受托法院告知案件紧急情况。在受托法院协助下,委托受理当日即完成对该账户限额冻结,最终成功扣划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存款30万元。
除银行账户资金外,法院还积极收集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线索,发现被执行人已处于闭店状态且商场有较多存货后,执行团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核实,并查封商场全部存货及固定资产、扣押商场保险柜内的备用金7万余元,降低被执行人转移财产、逃避执行的风险。在执行团队推进财产处置过程中,房屋产权人因被执行人存在拖欠房租、电费等情况,对商场进行了断电并用栏板围堵住了商场进出口,客观上增加了执行工作难度。执行团队多次与产权人沟通,告知其合法维权途径及阻碍执行的法律后果,最终获得产权人配合。此外,因商场内存货种类繁杂、数量庞大、部分商品已临期,考虑到评估拍卖程序可能导致的货品价值贬损,执行团队多次传唤被执行人到庭,在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情况下,由法院监督,被执行人自行对已查封货品及固定资产进行处置,并将变价款交至法院账户。最终,99名职工共计386万经济补偿金全部执行到位。



典型意义

本案是人民法院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典型案例。执行中,承办团队面对近百名下岗职工的期盼,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执行手段,化解了资产转移风险;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积极向各方释法明理,协调案外人配合执行工作,排除了执行工作障碍;责令被执行人积极进行财产变现,提高了资产处置效率。该案执行工作在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,既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,也降低了被执行人损失,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


 
责任编辑:管理员